最近大家可能会经常在网上看到关于“经史子集是什么时期提出的分类方法(经史子集是什么)”的相关问题,总能引起大家广泛讨论,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经史子集是什么时期提出的分类方法(经史子集是什么)
假设现在你有一项任务,要把汗牛充栋的古代书籍进行汇总,列出个目录,你会怎么归类?
也许会按照军事、哲学、天文、地理等学科属性划分;
也许会按照先秦、两汉、魏晋等朝代划分;
也许会按照著述、学术、教学等功能划分……
那么,还未发生科学分类思想的古人,是怎么对典籍进行划分的呢?
“经学子集”的发生
“经史子集”便是对图书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
汉代刘向、刘歆两父子,在这方面作了意义重大的事。
汉成帝时,光禄大夫刘向奉命整理图书,他和孩子刘歆编撰出了我们国家历史上第一部综合性的图书分类总目录——《七略》。
略便是大略、要略的意思。两父子采用六分法,将群书分成了六个大类。
里面居于首位的“六艺略”这一类,包含《易》《书》《诗》《礼》《乐》《春秋》六部书籍,是孔子在教学中让用的六大教材,仍是孔子教授的六部课艺,“六艺”渐渐变成儒家经典文化典籍。
到了魏晋南北朝,书籍著作进一步丰盛,文体创作尤其多样,图书的分类也发生了蜕变。
由“六分法”变为“四分法”,以甲乙丙丁为次序分类,顺序依次是经、子、史、集。
这样的分类方法由东晋李充在前人基础上定型,变成后来历代重要图书目录分类的参照。
唐初魏征等人编撰《隋书》,以正史的身份提出“经史子集”分类方法,以这四部分类别对古代书籍和知识进行分类,长期以来延续到后代。
“经学子集”的详细内容
经:指儒家“经学”著作。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我国文化发生了强大影响,把混和、多元的意识形态扭转为一元、单纯的形态。
此后儒家地位独尊,变成社会的统治思想。
读书人开始皓首穷经、尊经崇圣、重古薄今,始终害怕批驳与突破经典,以至思想空间越来越窄。
由于儒家的崇高地位,“经部”自始至终处于目录的首位,是群书之首。
除去早先的“六艺”六部经典,后来又加入了“五经总义”、“四书”中的《大学》《中庸》《孟子》的内容。
史:指史学著作。
包含《史记》,从《汉书》到《明史》的二十四史等正史、编年史、杂史等十五小类,具备史书汇总的性质。
我们国家对历史十分重视,因而“史部”的地位仅次于“经部”。
子:指诸子百家的著作。
包含儒、道、法、名、墨、阴阳、纵横、杂家、农、小说这先秦诸子的“九流十家”,后来又加入了兵书、数术、方技等,以及很多的重要思想著作。
凡是能成一家之言的,都归为子部。
集:指文集。
“文集”便是作家们各类文章的汇编,“文”不仅指散文,还包含诗、曲、奏疏、杂记等各类体裁的文章。
“集部”是各时期作家文集的总汇。
细说“集部”
集部出现最晚,它是随着“文人”和“作家”观念的出现而出现的。
在《后汉书》之前,读书人多被看作学者和官吏。
随着魏晋南北朝时文学的繁荣,《后汉书》开始在《儒林传》之外设立《文苑传》,文人或者作家变成读书人的另一个身份。
《四库全书》中将“集部”分为5类,包含楚辞类、别集类、总集类、诗文评,词曲类。
《楚辞》是我们国家“最年代久远”的集部,仍是最早的总集。
即便我们国家最早的诗歌总集实属《诗经》,但《诗经》属于高高在上的“经部”,是儒家经典。
“别集”是作家个人文章的汇编或选编。
除去收录重要诗文外,别集也收录作家的奏疏等应用文体,和杂记、逸闻等。
别集可以是全集,也可以是选集,文体和内容非常庞杂,像《曹子建集》《杜工部集》《柳宗元集》《苏轼诗选》……
南朝粱代萧绎曾在名篇的《金楼子·立言》中称:“诸子兴于战国,文集盛于两汉,至家家有制,人人有集。”讲述了两汉时期文集开始兴盛的盛况。
“总集”是众多作家文章的汇编或选编。
有根据时期汇编的《全唐文》,根据体裁汇编的《全元散曲》,根据类型汇编的《唐宋八各位集》,也有既按时期又按体裁汇编《唐诗三百首》等。
诗文评包含《文心雕龙》《诗品》《沧浪诗话》等文学批评著作。
词曲包含东坡词、小山词、稼轩词、放翁词等。词曲自来被看作地位低下,于是被附于篇末。
集部为何在“经史子集”四部中地位最低?
集部书籍最多最庞杂,文学成就高,但地位却最低。
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先生曾自谦地说,他研究的是“集部之学”,意思经史子都不懂,只懂最末的集部,非常谦虚。
“经史子集”是一条鄙视链,从高到底,地位递减。
此乃是由于集部中的作者都是“文人”。
而文人地位普遍不高,像司马相如、东方朔这样的词赋各位,也但是是汉武帝的弄臣,处于“倡优犬马当中”。
杜甫也曾说“文章一小技,于道未为尊”,把写文章看作是小技,只有治国治民才是大计。
读书人鄙薄文人,但结尾却不得不做文人。
顾炎武曾感叹到:“唐宋下面,何文人之多也!”
此乃是由于,咱们的读书人在儒学的统治之下思想空间受到挤压,咱们又没有进步出很多领域的学科,再加上科举兴起后着重说明一下以诗赋取士,找不到出路的文人越来越多,结尾都成了以辞章闻名的作家。
即便有经史子集的划分,但古代读书人都文史不分家,既是学者,仍是作家。
长期以来到五四时期的各位都是如此,像梁启超、王国维、鲁迅、郭沫若、胡适、闻一多等等,都是“能文而有本”,既能做研究,又能写文章。
因此咱们现代人也需要读一点经史子集,训练一点文字功夫,感受一下打动人心的千古之美。
综上所述,以上就是关于“经史子集是什么时期提出的分类方法(经史子集是什么)”的全部内容了,希望大家看完这篇由小编精心整理的内容后,能对相关知识有所了解,解决你的困惑。